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等专项规划发布

  发布时间:2008/11/5 10:17:40 点击数:
导读:《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发布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规划指出,要立足资源环…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发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安全与生计,注重灾后恢复重建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努力恢复灾区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繁荣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奠定基础。

    规划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农村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基本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贫困村生活生产条件改善,为实现国家农村扶贫开发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了农村居民点的重建类型、规模、要求和恢复重建用地,农村公路、村内道路桥涵、供排水、沼气、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村庄建设场地平整等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生产设施和贫困村恢复重建的任务和要求等。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发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要按照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方针,统筹经济社会恢复重建与土地利用,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为恢复重建美好家园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规划提出,要保障灾后重建必需建设用地,确保因灾转移人口临时安置和受灾群众家园恢复重建的必需用地得到保障,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条件;节约集约用地,立足于保障灾区恢复重建,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升,努力转变用地方式,防止用地浪费,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确保灾毁耕地、临时用地、废弃城镇村和工矿用地得到有效整理复垦,有效补充耕地,农村人均耕地拥有量保持稳定,恢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规划明确了灾后恢复重建所需临时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规模,以及土地整理复垦的任务和要求等。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发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服务体系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要适应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城镇布局、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优先恢复重建与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市场服务网点及流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结构优化的市场服务体系,为灾区生活和生产恢复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市场服务保障。

    规划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市场服务网点全面恢复,流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和改善,市场服务体系的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明确了市场服务体系的规划布局,以及商品零售网络 、生活服务网络、商贸批发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屠宰加工体系、粮食流通体系、金融服务网络、市场监管体系恢复重建的任务和要求等。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发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环保部、农业部、水利部联合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要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以自然修复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全面恢复灾区林草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土流失,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逐步恢复重要生态环境功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规划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恢复灾区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重建受损的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生产和牧草种子基地生产能力恢复到灾前水平,使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森林、草地等生态功能初步恢复。恢复重建灾区受损的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使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恢复。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灾区环境质量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

    规划明确了生态系统修复、环境整治、大熊猫栖息地及自然保护区恢复、林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任务和要求等。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发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要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和基础设施布局,逐步恢复人居环境,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

    规划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城镇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城镇布局得到优化,功能得到恢复或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规划明确了城镇恢复重建的类型、城镇人口与用地规模,以及城镇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风景名胜区、城镇地质灾害治理与综合防灾体系的恢复重建要求和标准等。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发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要坚持城镇住房恢复重建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坚持农村住房恢复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政府组织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坚持维修加固与新建相结合。注重尊重居民意愿和满足现代生活需要,注重防灾减灾和建设质量,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保护传统民居风貌,注重集约用地和节能环保,注重调动灾区群众的主动性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确保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规划提出,要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汶川地震灾区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三年内基本完成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让灾区群众早日住上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住房,实现家家有房住,使城乡居民的住房安全性能明显加强、配套设施明显提高、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规划明确了城乡住房恢复重建的分类、规模和年度任务,以及新建住房、加固住房、城镇住区设施配套、农村住区设施配套的建设要求和标准等。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24次会议,讨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 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4次会议要求,发展改革委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国内外社会各界意见,并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总体规划做了修改完善,进一步明确了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建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总体规划是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加快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建美好家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点击进入>>>

相关链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   解读

 
 
 
 
 相关链接  
 
· 发展改革委:做好汶川地震重建期间价格稳定工作
 
 
 
· 发展改革委网站设国家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建言专栏
 
 
 
· 发展改革委: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布局规划发布
 
 
 
· 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做好汶川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 国家发展改革委:灾区重建规划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上一篇:吴邦国委员长4日会见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 下一篇:胡锦涛将出席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并访问哥斯达黎加古巴秘鲁和希腊